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
茉莉一出,百花不香,可謂“天香”國色。
茉莉花自古以玉骨冰肌、淡泊名利自居,乃佛家圣物。
然將其制成茉莉花茶,卻被人們當做不體面的二流貨色。顯然,這是種歧視、針對、誤解、誹謗.....
盡管大家對茉莉花茶不太友好,但卻絲毫不影響她獨自美麗。
今天,小編就要為茉莉花茶正名。
《一》
茉莉花茶之所以被誤當作二流貨色,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是個“非主流”!
都知道我國茶葉分為“六大茶類”以及“再加工茶類”。毫無疑問,正宮“六大茶類”為主流,而茉莉花茶出身“再加工茶類”,自成一派,也就是“非主流”。
要論出身,茉莉花茶不輸任何一款茶。茉莉花茶的基因可謂是頂配,母系茉莉花,父系綠茶。
根據(jù)漢朝《史書》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羅馬帝國,漢朝時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為佛教圣花,之后隨印度佛教傳到福州。
綠茶就不用說了,歷史悠久,是我國的居家茶類,含豐富的價值功效,最早起源于川渝一帶,據(jù)《華陽國志-巴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
茉莉花茶亦屬綠茶一類,茉莉花茶是將綠茶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葉,同時還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氣、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
《二》
人們對花茶的理解大多是玫瑰花、菊花等泡水飲用的一類茶水。
譬如對茉莉花茶的認知,仍停留在將花和茶摻水沖泡飲之。
原因還是在于,對茉莉花茶制作工藝不了解,甚至是喝過茉莉花茶的人也不一定懂。
茉莉花茶的的制作工藝講究且繁雜。茶胚處理、鮮花處理、再拼合、手工窨制等一系列操作,才能形成茉莉花茶特有的香、色、味。窨制成就了她的品階,簡單的說窨制就是鮮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過程。
窨制是整個制作的關鍵,采用傳統(tǒng)工藝,將鮮花與茶葉進行多次窨制,窨制的次數(shù)越多,茉莉花茶的品質越高,當今市面較常見的有七次窨制以及九次窨制。
窨花拼和是整個窨制過程的重點工序,目的是利用鮮花和茶拌和在一起,讓鮮花吐香直接被茶葉所吸收。窨花拼和要掌握好六個因素:配花量、花開放度、溫度、水份、厚度、時間。
明代文史學家張岱,博學多才興趣廣泛,精于制茶。他著有《蘭雪茶》,其中記載他曾制茉莉花茶,用日鑄茶作茶坯,摻入適量的茉莉花,經拌和焙烘后,用剛煮沸的水沖泡,其香如蘭,其色如雪,令人陶醉。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制作茉莉花茶。
《三》
當你覺得茉莉花茶不夠體面不夠高級時,卻有這么幾個大人物都視其如命,想必一定不會同意茉莉花茶二流的說法。
慈禧老佛爺,一生偏愛茉莉花茶,因她青睞茉莉花茶一度成為貢茶。她最愛用“萬壽無疆”的明黃官窯蓋碗喝“茉莉雙薰”,即將事先熏制的茉莉花茶在飲之前再用鮮茉莉花熏制一遍,這道熏制工藝正是現(xiàn)在的窨制。
著名作家冰心,土生土長福州人,對茉莉花茶情有獨鐘,中年以后便終日以茉莉花茶相伴,曾在《我家的茶事》中寫道:“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的清香,還帶有馥郁的茉莉花香?!?/p>
作家老舍,他生前有邊飲茶邊寫作的習慣。舊時“老北京”愛喝茶,北京人最喜喝的是花茶,老舍先生也不例外,他酷愛花茶,自備有上品花茶,老舍最愛喝的“香片”,正是聞名遐邇的“福州茉莉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