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飲茶方式逐漸發(fā)生了新的變化,煎茶法由于繁瑣復雜而開始走下坡路,新興的點茶法成為時尚。蔡襄編著的《茶錄》為點茶茶藝奠定了基礎(chǔ)。點茶法主要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和習茶五個環(huán)節(jié)。在點茶時先將餅茶碾成末,放在碗中待用;燒水時要注意調(diào)整炭火,調(diào)炭時有“三炭”之說,即底火、初炭(第一次添炭)和后炭(第二次添炭);待水初沸時立即離火,沖點碗中的茶末,同時攪拌均勻,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飲用。
點茶茶藝于唐朝末期出現(xiàn),到北宋時期逐漸發(fā)展成熟,北宋后期至明朝前期達到鼎盛,明朝后期走向衰亡,在茶史中持續(xù)存在了約6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