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的制作流程為采摘、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五個步驟,首先需要采摘茶樹的鮮葉,根據制作的不同選擇采摘部位,接著將采摘的鮮葉進行萎凋,散發(fā)水分,之后使用人力,揉搓茶葉,然后對茶葉進行發(fā)酵處理,最后用高溫熱風持續(xù)烘烤,即制做完成。
紅茶的制作工藝流程解析
第一步、采茶
好紅茶的鮮葉,也就是茶菁,不是用機器采摘的,一般都必須采用傳統的手工采摘。茶菁的選取和綠茶一樣,講究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只有這兩種葉子組成的新鮮嫩芽,才是好紅茶的材料。
第二步、萎凋
制作紅茶關鍵性的工序—萎凋,簡單說就是放置任其枯萎。采下來的茶菁會放置一晚,讓茶葉靜置或稍加翻動,這道工序的目的有兩個,第一,使茶葉的組織保留原始狀態(tài);第二,蒸發(fā)掉茶菁三到四成的水分。
隨著水分散逸,茶菁溫度略微提高,內部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這個過程將決定紅茶的香氣,因此操作起來很考驗功力。
萎凋何時結束,也是考驗師傅手藝的門檻,有經驗的茶師用手指捏茶葉,如果茶菁留下指印,同時細嗅茶葉有一股果香,就代表萎凋成功了。
第三步、揉茶
揉茶就是物理加工茶菁的過程,傳統方法使用人力擠壓,并揉搓茶葉,另有一種“CTC”法,把茶葉投入轉動的機器中,讓其變成蜷縮的粒狀,最后還有一種洛托凡(Rotorvane)法,就是用機器將茶葉快速擠壓并絞碎,適用于大規(guī)模生產。
不管用哪種揉茶方法,最終都要視情況將結成團的茶葉取出、解開,讓茶葉接觸空氣,經過散熱后再反覆進行揉搓。這個過程破壞了茶葉的原始形狀,使其能夠盡可能多的接觸氧氣,將茶葉內的色澤和香氣釋放出來。
第四步、分篩
茶葉經過揉搓,大部分都糾結在一起,這個時候就需要將塊狀的茶葉解開,放入不同器皿中進行篩選。
第五步、發(fā)酵
篩選完成的茶葉,將迎來萎凋之后最重要的程序——發(fā)酵。發(fā)酵室必須將溫度保持在26攝氏度,濕度保持在90%左右,然后將茶葉充分鋪開,靜置幾個小時。這個發(fā)酵的過程沒有微生物參與,全憑茶葉自己“進化”,一般來說,茶葉會成功地變成紅銅色,香氣也愈加誘人。
第六步、烘干
經過發(fā)酵,茶葉“熬過”了最難的部分,接下來就該烘干了。將茶葉放進干燥機中,用高溫熱風持續(xù)烘烤,務必使茶葉的溫度保持在70到80攝氏度,這樣烘出的茶葉香氣才最濃郁。發(fā)酵加上烘干,是為了讓茶葉中的胺基酸和糖產生反應,引起褐變,然后釋放出香氣,經過這兩道工序,茶葉的潛力就完全被釋放了。
第七步、混拼
完成了烘干,茶葉迎來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混拼。把尚有余溫的茶葉鋪平、散熱,等到茶葉溫度達到室溫,將不同性狀的茶葉混合拼配,以保持每一包茶葉都保持應有的質量。
結語
完成這七步工序,紅茶就能夠裝袋上市了。當然,根絕工藝的不同,原料采摘的等級不同,茶葉的品質亦有所不同,因此制作工藝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