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有這樣一個貧困戶,他不等不靠不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脫貧,并帶動鄉(xiāng)親們一起發(fā)展產業(yè),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他就是張金強。
張金強是千陽縣張家塬鎮(zhèn)新文村人,今年60歲。2018年12月19日,記者在蘋果園區(qū)見到的老張看起來要比同齡人顯老一些。但是在隨后的交談中,嫻熟的剪枝技術、爽朗的笑聲、一句“我實話實說”的口頭禪,無一不體現(xiàn)著他在生活中的樂觀態(tài)度。
2014年,張金強的妻子因患骨髓癌不幸去世,因為治病期間的巨額花費讓老張早已債臺高筑,當年,村里將他列為貧困戶。然而,面對生活的變故,老張并沒有服輸。2015年,他主動承包村上的22畝地,全部種上了蘋果樹,由于果園要幾年后才能掛果,他心里十分著急。一次偶然的機會,張金強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授說果樹行間可以套種胡蘿卜,他便留心記了下來,之后多次電話聯(lián)系有關專家請教要領,一年下來,他靠種植胡蘿卜、大蔥等蔬菜,就增收3.5萬元。
增收后的張金強沒有忘記其他貧困戶,有人向他“取經”,他會毫不吝嗇地給予幫助,一有時間便到他們的地頭手把手教、認真指導。2017年在他的帶動下,新文村11戶貧困戶種植大蔥、胡蘿卜、白菜等蔬菜110余畝,當年就有不少人成功脫貧。
2018年,為了把貧困戶種的大蔥推銷出去,張金強自己乘車前往寶雞、甘肅等地,聯(lián)系菜販子,將附近7個村62戶貧困戶家的大蔥全部銷售一空,幫大家解決了賣蔥難的問題。
“只要這雙手還能干,我就要繼續(xù)干下去。”勤勞的張金強不僅用自己的雙手改善了生活,更用實際行動給貧困戶脫貧樹立了榜樣。據介紹,明年老張的22畝果園將進入盛果期,收入也會再次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