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們有福了,寧波本地也可以種植鳳梨了,以后可以直接去現場采摘,品嘗一下本地鳳梨。
12月21日,海曙區(qū)洞橋鎮(zhèn)魚山頭村的馬湖山上,村民汪小紅夫婦收獲了第一季鳳梨。他倆有些緊張,生怕地里的鳳梨沒有成熟。對于他們來說,這一批鳳梨成熟了,意味著他們倆投身農業(yè)獲得初步成功。
寧波也能種鳳梨這是頭一遭
但在做水果生意的汪小紅看來,鳳梨在5℃至55℃之間都能成活。在寧波只要把鳳梨種進大棚,一定能夠成功。
經過多方打聽、視察,2013年,汪小紅夫婦從海南省農科院引進臺農-16號鳳梨進行試種。“這個品種耐寒、耐冷、耐濕,甚至不用澆水、除蟲。”汪小紅告訴記者,這個品種還能控制它的生長節(jié)奏,一年四季都可以收獲鳳梨。
跟著汪小紅走進鳳梨種植基地,幾個大棚十分顯眼。掀開塑料膜,一股熱氣迎面撲來,頓時模糊了記者的眼鏡。“在冬天,大棚里也要保持30℃左右的溫度,鳳梨就不會停止生長。”汪小紅說。
大棚里,幾百棵鳳梨苗碧綠蒼翠,條狀的葉子托起中心的鳳梨。汪小紅在田壟間不斷來回走動,收割成熟的鳳梨。他在這里種了6畝鳳梨,每畝種了2500多棵鳳梨苗。
“上次寒潮,山頂溫度達到零下15℃,我們都以為鳳梨會被凍死,沒想到天氣好轉后,鳳梨苗又冒了出來。”汪小紅說,種了鳳梨,發(fā)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只要給這些作物適當通風,生命力特別頑強,長勢也很好。
農業(yè)專家告訴記者,汪小紅選擇的鳳梨品種好,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寧波成功種植鳳梨,這是第一次。
打造熱帶果園未來游客直接去采摘
“本地產的鳳梨是完全成熟了才收割,不用進行催熟處理,口感更好,”汪小紅切開鳳梨,淡黃色的果肉厚實,可以直接削皮吃,不用剜去刺根。記者嘗了一塊,感覺沒有外地鳳梨那么甜,但口感更清爽,沒有渣。
汪小紅解釋說,在寧波的大棚里,這批鳳梨已經種了170多天,基本成熟,多在大棚里幾天,口感會更好。而在海南露天種植,只需要150天左右。
在寧波種植鳳梨,每畝地要投入3萬多元,綜合成本可能比從海南運輸鳳梨還高。
“我們基地得到海南省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支持,種植過程無公害,隨著經驗積累,成本會逐年下降。”汪小紅說,本地鳳梨和海南鳳梨,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另外,我們承包了70畝土地,還種植了粉蕉、芭樂、芒果,明年這里就是一個熱帶水果基地。”
由于前景看好,去年10月,夫妻倆成立了寧波甬博金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從海南省農科院進一步引進粉蕉、芒果等熱帶水果種子進行培育。
如今,在汪小紅的基地里,各種設施正在布局。“種植熱帶水果在寧波還是一件比較稀奇的事情,以后,本地人就可以來這里采摘休閑,”對于未來的規(guī)劃,汪小紅十分有信心,等熱帶水果大量成熟了,還要進行深加工開發(fā),農業(yè)與二產和三產融合,一定會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