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吳燕婷)平湖海吉星是深圳最大的農貿批發(fā)市場,每天數以萬計的食材集中此地,然后流通到千家萬戶,僅凍品日交易量便達上千噸。在冷凍食品區(qū),不少商鋪冒出冷氣制造的陣陣“白煙”。不過,近日,園區(qū)內約200個凍品商戶中的一些店鋪,因銷售廣東茂名“黑工廠”加工的病死豬肉,被管理部門貼上封條,門前堆放著推車、雨傘等雜物。
據廣東省公安廳通報,自2012年4月起,深圳部分農貿批發(fā)市場流通病死豬肉。這起案件破獲前,已有150噸茂名病死豬肉流入深圳。
殘留對人體有害的獸藥超標12倍
據廣東省公安廳通報,自2012年4月起,深圳一供貨商每周從茂名肉品加工“黑窩點”買來“排骨粒”——豬排骨的切斷小件,交由平湖海吉星市場的“三道販子”銷售,涉事供貨商在深圳新安農貿市場也有凍品批發(fā)行。
據悉,在深圳部分農批市場流通的這些病死豬肉,肉品顏色、手感跟合格產品一樣,還包有山東東營農貿產品或四川宜賓農貿產品的包裝,但殘留對人體有害的獸藥超標12倍,可能造成人體肝臟損害等危害。在案件破獲前,茂名已經有150噸病死豬肉流入深圳。深圳各大酒店、菜市場零售商多在該批發(fā)行購買冷凍“排骨粒”。
這一案件并非偶然。就在7月底,平湖海吉星農貿市場的利盛食品批發(fā)行、世尊食品批發(fā)行等9家凍品店,也被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突擊檢查中查出1.4萬公斤來歷不明的無證冷凍肉品。目前,這些未經檢疫的凍品還在技術部門檢測中。
平湖海吉星的問題凍肉,只是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危機的冰山一角。從廣東東莞到浙江義烏,再到山東青島,全國各地農貿市場售賣問題冷凍制品的案例并不鮮見。
農貿市場質檢“內循環(huán)”模式難擋問題商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農貿市場的食品安全有市場質量內控和市場監(jiān)督部門抽檢兩種保障方式。
據海吉星質量管理部助理張文成介紹,質量內控方法之一,是安全管理員每天對臺賬抽查核對,進冷庫核查商品后,核對商家“三證”,即生產商營業(yè)執(zhí)照、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檢測證;方法之二,則是每季度抽取商品送質檢部門抽檢。
顯然,質檢“內循環(huán)”模式并不能擋住接連發(fā)生的病死豬肉和“無證”牛肉事件。張文成說,農貿市場并非封閉的園區(qū),商鋪也多拼車進貨,對于來往物流車輛只能粗略實行車牌和檔位登記,貨品進出數目無法精確控制,且凍品品牌尤其多,有上千個品牌,個體交易行為難以完全追蹤,管理上很難面面俱到,難免有漏網之魚。“發(fā)現違規(guī)后最重的處罰是中止鋪位租賃協(xié)議。”
問題凍肉批發(fā)的暴利也是商家違法的原因之一。據介紹,茂名“黑窩點”銷售“排骨粒”給供貨商的價格是每件(10公斤)76元至78元,供貨商轉手批給農貿市場商戶的價格是每87元,農貿市場商戶批發(fā)給酒店、菜市場零售商是每件125元至127元。而“三證齊全”的供貨商,向農貿市場商鋪的批發(fā)價是每件120元到135元,農貿市場商戶利潤空間很小。
此外,對農貿市場來說,質量內控需支出一定成本。平湖海吉星物流園內設有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FQT農產品檢測中心,工作人員肖女士表示,中心應客戶申請對樣品進行檢測,平湖海吉星所有貨品均委托FQT進行,常見肉制品檢測項目要付費200元到500元不等。據介紹,凍品平均每月送檢的樣品就有80到100個,相關費用均由農貿市場承擔。
此外,由于農貿市場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沒有連帶責任,因此自律性很差。記者從深圳市食品安全監(jiān)督管理局了解到,食品安全問題如果達到移送公安的標準,農貿市場才可能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對商鋪只是一般的行政處罰,開辦單位沒有連帶責任,則市場一般會被責令整改。
建立“流通追溯系統(tǒng)”是大勢所趨
今年以來,農貿市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fā),平湖海吉星客戶服務中心助理何奕佳表示,原本三月一檢的監(jiān)測變成了兩月一檢,日常臺賬管理也加大了巡查管控力度。
針對肉類市場交易的特點,深圳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也加強了夜間執(zhí)法,在夜間對交易量大的肉類市場、運輸車輛等嚴查索證索票情況和質量安全;加強查驗肉類流通市場的索證索票工作,并抽查肉類質量抽查;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加強輿情監(jiān)測。
此外,在日常監(jiān)督機制方面,農貿市場與監(jiān)督部門的互通機制亟待建立。張文成說:“市場監(jiān)督部門進駐了平湖海吉星,有望能理順通報和移交機制,做到食品安全信息及時反饋,實現企業(yè)與政府部門的食品安全聯合管控。”
發(fā)展電子化交易也有助于阻擋“三無”凍肉的流通。據介紹,目前,平湖海吉星市場的蔬菜已實現電子化交易,公司可精確地監(jiān)控到每個鋪位進貨與出貨的數量及具體出入地、檢疫情況、編號和進貨日期等,但該模式尚未推廣到其他貨品。
卓創(chuàng)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孫光梅表示,大宗商品網絡交易是大勢所趨,可借此建立“貨品流通追溯系統(tǒng)”,實現肉菜信息的歸集、查詢、統(tǒng)計、分析、預警等功能,保證肉菜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最終實現市場對于農貿產品品質的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