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之前普洱茶采用石頭模具生產餅茶,并未生產鐵餅,直到70年代,下關茶廠率先開始用機器生產緊壓茶餅,以其堅如鐵、狀如餅而得名,并取名下關鐵餅,自此鐵餅正式出現并進行規(guī)?;a。
鐵餅即為緊壓茶形態(tài)之一,與運動員投擲的鐵餅外形很相似,圓潤有型。很多人第一次見到鐵餅都對其外形比較喜愛,與普洱茶中比較常見的七子餅茶所呈現的圓形不同,鐵餅的圓增添了些硬朗,很是獨特。
鐵餅因在加工成餅時的模具外部壓力較大,成型后較一般的茶餅更硬。鐵餅緊實不易撬,但有很好的保香性。因為鐵餅沒有裝入布袋揉壓,所以不會有泡餅的“泥鰍邊”,而是邊緣平直,線條硬朗。
據歷史資料顯示,60年代前只有石頭模具生產的餅茶,還沒有生產過鐵餅,70年代改進模具后才生產過一批。
鐵餅,是采用特殊方法壓制的七子餅,餅型扁平,壓的非常緊實,后有乳釘,以其堅如鐵,狀如餅而得名。鐵餅因在加工成餅時的模具外部壓力較大,成形后較一般的茶餅更堅硬,不易撬,但可以很好的保持香氣。
鐵餅由于其本身餅形的特制,陳化時間較一般的泡餅要長,轉化較慢。但由于餅身結實,餅層封閉,餅內茶葉無法接觸太多空氣中的水分,相同的陳化時間,鐵餅的茶韻要比其他同期普洱茶來得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