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牛奶的農戶們都知道,奶牛在生長過程中,要進行分群管理,這是奶牛養(yǎng)殖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其實也就是將成年母牛按泌乳階段分別集中管理,后備母牛根據(jù)月齡分別集中管理。養(yǎng)殖戶們只有掌握奶牛的分群方法,才能做好飼養(yǎng)管理,以達到奶牛增產的目的。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奶牛的分群方法及飼養(yǎng)管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分群方法
1、成年母牛按泌乳階段分群(一般可分為五群)
①干乳期(60天),自停奶日期至分娩日期之前。此期對奶牛產后及乳房健康至關重要。
②圍產后期(15天),自分娩日期至產后第15天(產后半個月內)。此期對奶牛的健康及以后的產奶量是關鍵飼養(yǎng)期。
③泌乳盛期(110天),自分娩后第16天至第120天(產后四個月內)。此期產奶量占全泌乳期產奶量的45%~50%。
④泌乳中期(90天),自分娩后第121天至第210天(產后第5~7個月)。此期產奶量占全泌乳期產奶量的30%左右。
⑤泌乳后期(90天),自分娩后第211天至停奶前一天(產后第8~10個月)。此期產奶量占全泌乳期產奶量的20%~25%。
2、后備母牛按生理發(fā)育階段分群(一般可分為六群)
①哺乳期犢牛(0~3月齡)。此階段是后備母牛中發(fā)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時期。
②斷奶期犢牛(3~6月齡)。此階段是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
③小育成牛(6~12月齡)。此階段是母牛性成熟時期,母牛的初情期發(fā)生在10~12月齡。
④大育成牛(12~18月齡)。此階段是母牛體成熟時期,16~18月齡是母牛的初配期。
⑤妊娠前期青年母牛(18~24月齡)。此階段是母牛初妊期,也是乳腺發(fā)育的重要時期。
⑥妊娠后期青年母牛(24~27月齡)。此階段是母牛初產和泌乳的準備時期,是由后備母牛向成年母牛的過渡時期。
二、飼養(yǎng)管理
1、干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
低精料高粗料。減少精飼料喂量,增加粗飼料喂量,停喂多汁飼料,日糧干物質占體重的1.7%左右,精粗干物質的比例為30:70,混合精料喂量占體重的0.7%左右,鈣與磷的比例為1.6:1。安全停奶。在停奶前應進行乳房炎檢查,對乳房炎病牛應治愈后再停奶。停奶的方法應采用快速干奶法,在最后一次擠奶后將干奶藥注入乳頭。停奶后,應定期檢查乳房,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
2、泌乳盛期的飼養(yǎng)管理
①飼料配比要合理。確保干物質進食量,增加精粗干物質比,并增加日糧能量濃度。日糧干物質占體重的3%-4%,精粗干物質的比例為60:40,草貯干物質比50:50,鈣磷比為1.5:1,混合精料喂量占體重的2%-3%,同時增加適口性好的多汁飼料和糟粕料的喂量。奶料比例為2.5:1。
②平衡飼料營養(yǎng)。注意混合精料中能量飼料和蛋白質飼料要保持平衡。能量飼料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喂量過多,會導致瘤胃pH值下降,引發(fā)瘤胃酸中毒并導致乳脂率下降。蛋白質飼料過量容易引起酮病的發(fā)生,若同時能量飼料不足還會導致蛋白合成量降低。
③保持合理的營養(yǎng)水平。日糧干物質占體重的2%-2.5%,精粗干物質的比例為40:60至50:50,草貯干物質的比例為50:50,鈣磷為1.6:1,混合精料喂量占體重為1%-1.5%。隨著產奶量的下降,應逐漸減少精料喂量,并增加粗飼料的喂量。奶料比2.5∶1至2∶1。另外要注意保胎和防止流產。
以上就是奶牛的分群方法及飼養(yǎng)管理,不同年齡的后備母牛及不同泌乳階段的成年母牛在日糧、營養(yǎng)需要和飼養(yǎng)管理方法上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論是后備母牛還是成年母牛都必須分群飼養(yǎng)管理,希望以上內容對養(yǎng)殖奶牛的農戶們能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