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區(qū)紀委派駐田林縣那比鄉(xiāng)六音村第一書記羅巍巍為群眾兌現(xiàn)愛心超市獎勵。
田林縣是廣西土地面積第一大縣,也是國定貧困縣、自治區(qū)深度貧困縣。近年來,田林縣各駐村第一書記上接“天線”找項目、尋資金,下連“地氣”聚民心、系民情,與基層干部群眾一道,在脫貧攻堅戰(zhàn)場上“擼起袖子加油干”,為黨為民的錚錚誓言、真抓實干的工作激情、踐行承諾的實際行動,深深烙印在田林的土地上。
狠抓基建換新貌
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擔當,早已成為田林駐村第一書記們的習慣。一次次走村入戶探訪,一回回田間地頭暢談,沒幾年工夫,村莊變美了,生活變好了,鄉(xiāng)親們都樂了。
“原來的路坑坑洼洼,只有1米多寬,走路都成問題,更不用說運東西了。”田林縣利周瑤族鄉(xiāng)平布村陳大爺十分感慨,“多虧了駐村工作隊,現(xiàn)在的路修得又寬又平!”
“道路通暢是村民盼望解決的首要問題,要想贏得群眾信任,就得先啃下這塊硬骨頭。”2018年3月,黃浩被選派到平布村擔任第一書記。為解決村民出行難題,他多次到上級業(yè)務部門協(xié)調,完成8條通屯道路硬化,安裝太陽能路燈134盞;同時,利用上級專項資金,總投資84.8萬元,修建平布村新村部,并打造村級公共服務場所,建設籃球場、戲臺等項目。
不僅是黃浩,田林縣駐村第一書記們都在想方設法,爭取上級黨委、選派單位和社會各界支持,積極籌措項目資金,大力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
住房問題是制約六隆鎮(zhèn)小欖村脫貧的最棘手問題,駐村第一書記陳健積極協(xié)調六隆八渡筍總廠解決建房用地,讓住了近20年移民房的群眾住上了新房子。
潞城瑤族鄉(xiāng)各煙村第一書記黃海東積極協(xié)調道路建設、屯內亮化、安全飲水等民生工程,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為解決村里文體設施不足、出行不便、飲水欠安全等問題,潞城瑤族鄉(xiāng)營盤村第一書記何江柳多次到相關部門協(xié)調,2018年以來,累計爭取224.4萬元資金,投入營盤村基礎設施建設……
點滴汗水與真情付出,讓眾多貧困村舊貌換了新顏。
產業(yè)扶持助脫貧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如何進一步發(fā)展產業(yè),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這成為駐村第一書記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油茶是平布村主要產業(yè)之一,村里1000多畝生機勃勃的油茶樹,不僅是黃浩心頭的牽掛,更是平布村村集體增收和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然而,由于品種混雜、樹齡老化,大部分油茶樹產量低下、效益不佳。黃浩對癥施策,借助中國電信483萬元扶持資金,挖掘傳統(tǒng)產業(yè)增產增收潛力,對低產老油茶林嫁接換冠改造,成功實現(xiàn)村集體經濟增收、群眾脫貧致富目標。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還有樂里鎮(zhèn)那光村第一書記羅湖云的“靠山吃山”理念。“現(xiàn)在我們只管放心發(fā)展產業(yè),銷售有羅書記!”樂里鎮(zhèn)那光村村民張通福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茶油,收入頗豐。
羅湖云依托本地豐富的土特產品資源,推動那光村在中國電信天虎云商平臺申請開設網店,主要經營山茶油、蜂蜜等土特產品。網店自2018年10月正式開通線上銷售以來,接到電信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不少訂單,收入60多萬元。
在那比鄉(xiāng)六音村,第一書記羅巍巍通過多方爭取,與田林縣美哲畜牧公司簽訂商品豬飼養(yǎng)合同,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飼養(yǎng)戶”模式,引進250頭生豬,發(fā)展養(yǎng)殖產業(yè)。同年底,該村集體經濟收入9萬元,在全鄉(xiāng)名列前茅,其中實體經濟收入3萬元,入股公司平臺分紅6萬元。
在高龍鄉(xiāng)渭榮村,第一書記吉林帶領村民合作社,投資300萬元建設就業(yè)扶貧加工車間,促進約8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力就近就地就業(yè),既壯大村集體經濟,又帶動貧困戶脫貧……
在第一書記們的努力下,一個個富民增收產業(yè)項目初具規(guī)模,隨處可見一張張充滿增收喜悅的群眾笑臉。
心系民情解民憂
那比鄉(xiāng)普農村廖大媽常年患慢性病,老伴肢體重度殘疾,并患有肺結核,每年醫(yī)藥支出費用不菲。了解到廖大媽家的困難后,駐村第一書記黃勇將她列入幫扶人員清單。
“這次村集體桑苗地要除草,每天工錢130元,你來幫我們做工吧!”但凡村集體開展集體活動,需要用工時,黃勇?lián)芡ǖ牡谝粋€電話肯定是廖大媽的,且每次都負責接送。就是這樣一次次的“特殊關照”,慢慢讓廖大媽涼下去的心熱了起來,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何江柳是黃文秀同志生前好友,作為同屆選調生,她深知駐村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文秀姐一直是我的榜樣,帶領村民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就是我們第一書記的初心。”在何江柳的幫助下,營盤村有49名學生獲得雨露計劃補助,911人實現(xiàn)轉移就業(yè)。
樂里鎮(zhèn)文化村貧困戶鄧文龍,孩子無身份戶口,一家4口也無房居住。為此,駐村第一書記向濤積極與業(yè)務部門協(xié)調,幫助其解決了戶口身份問題,并落實了危房改造項目指標。今年,鄧文龍一家高質量脫貧。“扶貧不需要驚天動地,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貼近群眾,用心幫扶,每一個細微的關心都會使群眾感受到溫暖,得到群眾認可。”向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