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懷著謙卑的態(tài)度去接近任何,那么就沒有偏見。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的取決于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許是它最主要的特征。
到過太多的地方,看過太多的美景,腳步丈量過太多高樓林立的城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更親近自然的方式去旅行。比如,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奔著臺灣的農場而去。
這讓人頗為欣慰,毫無疑問,原來做農業(yè)也可以如此文藝范。關于農場,被人欽點得最多的莫過于大溪花海農場。即使你不曾來過,你卻可以在諸多偶像劇里窺見它的自然之美:《綠光森林》、《我的秘密花園2》、《天國的嫁衣》、《戀香》、《惡女阿楚》、《海豚愛上貓》、《轉角遇到愛》、《霹靂MIT》等許多偶像劇拍攝取景的地方。另外還有本土偶像劇《金色摩天輪》、《天長地久》、《再生緣》、《真情滿天下》也在這里取景……
讓人感覺這天生就為了偶像劇而生。其實,在此前這個農場也與我們你內地的所有做農業(yè)的境況差不多。它在十九世紀為栽種香茅之用供生產香茅油。之后一段時間這整片地曾經改為種植綠茶,并將其出口至日本。后來通過轉型,從傳統(tǒng)農場變身觀光農場。
南投縣的清境農場也是從傳統(tǒng)農場轉型為臺灣有名的“歐洲風情”觀光農場,綿延而美麗的草場是給大多數(shù)游客留下的印象。而在內地,我們的農業(yè)依然還處于野蠻成長的階段。今年大蒜火了,大家明年都去種大蒜,今年橙子價格高了,大家明年都加大投入力度。有時候,還夾雜著那只近乎亂來的“大手”在調控著,出現(xiàn)了一個村,一個鎮(zhèn),一個縣都來投入一個業(yè)態(tài)。這樣的后果,我們是經過太多的。有時候,當我們在網絡上,看到某某鎮(zhèn),某某縣在發(fā)出向“場外觀眾”求救的方式來解決滯銷農產品銷路,并看起來因為強大的網絡取得不錯的效果的時候,我是果真高興不起來的。
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文藝”一點?讓農業(yè)發(fā)展與文化繁榮相結合,與工業(yè)發(fā)展相融合,與旅游、休閑、觀光、餐飲相融合,這條路,已經有前行者在探索,并取得成功了。誠然,相對于以精品農業(yè)著稱的臺灣而言,我們的這種粗放發(fā)展,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汗顏。當然,想要文藝起來,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文藝不是一件衣裳,即使是高級成衣,亦會有價格標簽,可以用錢來為己擁有。“胸藏文墨虛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農業(yè)產業(yè),要真正文藝起來,必然要經過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