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江蘇省蘇州市滸關蠶種場擔負著全省80%的家蠶原原種、母種的繁育任務,原原種、母種生產的安全是蠶種行業(yè)的基礎,保持各繁育品種的性狀和生產優(yōu)質無毒母種一直是其工作目標。筆者就如何做好原原種、母種的防微工作進行探討。
1做好蠶期前的消毒和準備工作
對蠶室內外環(huán)境、桑場和工人生活區(qū)清掃、刮土、鋤草,用1%漂白粉液全部毛消1遍,初步降低大環(huán)境的微毒率。對蠶室、蠶具、簇具全面清洗、沖刷,使各種病原徹底地暴露后,正式進入消毒階段。所有蠶室,包括共育室、大蠶室、貯桑室、簇室,用1%漂白粉液進行全面噴消,各種養(yǎng)蠶用具也同時用漂白粉液浸消。如繩網、小紅網、蠶匾等,無法用漂白粉浸漬消毒的,必須用蒸灶進行高溫蒸汽消毒。然后,用甲醛石灰飽和液和毒消散對所有蠶室、蠶具、簇具密閉加溫消毒,全面殺死各種病原。此項工作務必在收蟻前7 d結束。蠶具、蠶室等進行全面消毒結束后應進行微毒抽檢。若抽查仍發(fā)現有微粒子孢子存在,必須再次消毒和進行第2次抽查,直至不再發(fā)現微粒子孢子[1].收蟻前一天,再用漂白粉液對共育室噴消1遍,并用硫磺密閉熏煙,以防二次污染。
2做好蠶期中桑葉消毒和防病工作
2.1桑葉的浸漬消毒
桑葉消毒是切斷微粒子經口傳染途徑的有效措施[2].但由于母種的抗逆性差,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有效氯濃度的嚴格控制:1~2齡,用0.3%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0 min,清水漂洗晾干后使用;3~5齡,用0.3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0 min,清水漂洗后,脫水晾干使用。大蠶期食葉量較大,應根據用葉量分2~3次進行消毒,以免破壞葉質及產生二次污染。
2.2蠶期中的防病消毒
工作人員進出蠶室要換鞋和工作服,蠶室內環(huán)境每次除沙后,都必須用0.5%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外環(huán)境視情況2~3 d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1次,每班的調桑用具、拖鞋、蠶筷、鵝毛、蠶網等,下班前都要清洗消毒。蠶室內必須配備專用消毒盆,盆內放入1%的漂白粉液,發(fā)現病死蠶、不良蠶、弱小蠶,一定要放入消毒盆中。
2.3做好卵殼的補正檢查
收蟻結束后,所有收蟻區(qū)的卵殼,用小信封裝好,標名批次、區(qū)號,并進行烘干處理后,送至微毒檢測室及時進行檢測。如有檢出微毒,對應收蟻區(qū)應及時淘汰。
2.4遲眠蠶和發(fā)蛾促進的檢查
每個齡期,都要做好遲眠蠶和弱小蠶的淘汰工作,并及時送檢,了解微毒情況。發(fā)現微毒超標的蛾區(qū)要及時淘汰。種繭期,母種和原原種當選區(qū),要盡快做好發(fā)蛾促進,爭取在制種前把預發(fā)蛾送檢,及時淘汰微毒超標區(qū)[3-4].
2.5桑場治蟲工作
許多桑園害蟲如桑毛蟲、野蠶、桑尺蠖等體內都能感染微粒子,并能與家蠶發(fā)生交叉?zhèn)魅?,因此做好桑園害蟲防治工作也是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秋蠶結束后的冬季封園及春蠶前的3月下旬的治蟲工作的好壞,對減少桑園蟲口密度有極大的影響。另外,還要抓好冬季這個有利時期,做好桑園的清園工作,包括采除枯葉、修治枯樁,集中燒毀,從而有效地降低桑園翌年的蟲口密度。在其他用葉時期,以人工捕捉為主,必要時可采用殘效期短的農藥,進行分批治蟲,分批采葉,避免農藥中毒。
3做好蠶期的回山消毒工作
制種結束后,集中統(tǒng)一處理所有制種廢棄物,進行銷毀、深埋,蠶沙坑封土,蠶室、蠶具、簇具等全面清洗,以漂白粉液全面消毒,盡量用蒸灶消毒1次。蠶沙殘物、制種廢棄物等必須在遠離桑場處堆放漚制堆肥,充分發(fā)酵后方可再施入桑田,切勿生施,避免環(huán)境和桑葉污染,增加傳染幾率。
4加強人員管理,做好防微知識普及
由于蘇州市滸關蠶種場機制改革后,一部分經驗豐富的老養(yǎng)蠶技工退休;再加上臨時工中每年都有不少養(yǎng)蠶新手,因此在蠶期前必須請場內養(yǎng)蠶技術骨干對全體蠶室和桑場工作人員進行一次系統(tǒng)的養(yǎng)蠶防微知識培訓,講解防微技術要點,制定獎懲制度,使每個工作人員從思想和行動上重視防微措施的實施和執(zhí)行。
5加強防微設備的配置
蘇州市滸關蠶種場蠶室部門配消毒用清洗機6臺、大型桑葉脫水機2臺、大型桑葉浸漬消毒設備1套,桑場配消毒用清洗機2臺、桑園治蟲用迷霧機6臺及1套完整的桑田噴灌系統(tǒng)等。這些防微設備的配置,為各項防微技術措施的有效實施打下必要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