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沅陵五強溪庫區(qū)調研,一個深刻的感受是:“樂業(yè)”方“安居”.沅陵縣委、縣政府面對移民大軍,不是就安置講安置,而是因山制宜,大力開發(fā)相關產業(yè),實現產業(yè)移民。早在移民初期,沅陵縣就與湖南省茶業(yè)公司合作開發(fā)種植當地名茶碣灘茶,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庫區(qū)真可謂“產業(yè)興,人心安”.山上茶場,水上人家,哪里有事做、有業(yè)就,哪里就是移民的家。
一大早,記者乘快艇從沅陵縣城出發(fā),一小時水程后,停泊在肖家橋鄉(xiāng)岔口潭村。
湖泊如鏡,青山如黛。下得船來,登上從水邊上山的百級石階,到了半山腰的青山茶場。
場長張家財出來招呼我們。他身板敦實,膚色黝黑,一看就是在山里勞作慣了的。
張家財是本村人,既當場長,又是打工者,每年收入3萬元。一旁的張森明說,他一年在茶場做事掙2萬元,像他這樣的有20多個。
山上的茶園,剛剛采摘過秋茶。張家財領著我們一邊參觀,一邊介紹起來。
這里種的是當地有名的碣灘茶,一年可收春夏秋三季。
茶場有2276畝,茶葉俏得很,產品遠銷日本和歐盟。當地農民每畝茶山一年可收租金20元。出茶時節(jié),每天有二三百人在茶場采茶。村民采一斤茶,有10元錢工錢,手腳麻利的一天能掙100多元。
青山茶場是沅陵縣的3個基地之一。2004年以來,沅陵縣與湖南省茶業(y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fā)了1萬畝優(yōu)質茶園。目前,茶葉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茶葉基地移民人均年增收2800元。
“村里以前都是木板房,現在蓋起了很多磚房。”張家財說,他家離茶場有兩里路。他又有點惆悵地指了一下山下水庫說:“原來,我家就在這水下20米處?!?/P>
現在,張家財最大的愿望,是政府能把通村公路修好,方便鄉(xiāng)親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