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方式和栽培季節(jié)
主要露地栽培,春種,夏長,秋收。生長期180天以上。最忌連作,一般三年輪種一次,連作不僅土壤養(yǎng)分失調(diào),而且病害特別嚴(yán)重。
二、栽培要點
(一)整地作畦 豐產(chǎn)栽培的關(guān)鍵要選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三年內(nèi)未種過山藥的土層深厚的砂壤土種植。要深翻土地,耕作深度要依塊根形狀而異,扁塊種或圓筒種耕深30厘米左右。翻耕后作寬60-80厘米的平畦或高畦。而長柱種要按行距1米,挖60—100厘米深,寬30厘米的深溝,結(jié)合分層施用腐熟的堆廄肥、草木灰、過磷酸鈣,將挖出的土回填溝中作成壟狀畦。
(二)選種與育苗 種薯選擇后育苗,山藥以塊根切塊繁殖或零余子繁殖,通常每3年一次用零余子培育成繁殖材料作為種薯,長出的植株生長勢較旺盛,而其余年份均以塊根切塊繁殖。長柱種山藥塊根的頂端有一潛伏芽,一般將塊根與莖蔓連接的20—30厘米長的一段切下,叫做“山藥栽子”或“山藥嘴子”進行繁殖。“山藥栽子”要從選具有本品種特性、生長健壯、無病、潛伏芽完好的塊根上切下來,晾干傷口,入窖貯藏,翌年春取出栽種。塊根的其余部分,也可切成6—8厘米長的“山藥段子”做種薯,但出苗遲而不整齊,因此在播種前要催芽。定植時要橫放,至于扁塊種和圓筒種的塊根,一般只有莖端能發(fā)芽,切塊時,一定要帶有莖端部分而縱切。但年年使用塊根繁殖,會導(dǎo)致退化減產(chǎn),所以要與零余子繁殖交替使用,每3—4年交替一次。零余子也要選具有本品種特征的植株上較大的零余子(拇指大),摘下來砂藏過冬,翌年春季在苗床上播種培育,霜降前掘起,仍砂藏過冬。第二年加大行株距40×10—20厘米,加強肥水管理,抽蔓時搭支架,秋季挖掘后,作下一年大田栽培用種薯。如選大的零余子,在溫暖地區(qū)也有當(dāng)年即能培育出可供第二年大田栽培的繁殖材料。近來開始用脫毒組培苗繁育長山藥,已獲應(yīng)用。
(三)催芽與定枝 春季土溫升到10℃時即可定植,為提早出苗,種薯可用1%硫脲或0.4%氯乙醇處理,有促進發(fā)芽的效果?;蛱胤N薯放在濕砂中保持25℃土溫,可提早發(fā)芽,催芽后即可播種。 長柱種山藥每壟上單行種植,株距30—40厘米,種薯橫放栽植溝中,芽朝一個方向,覆土7—8厘米。圓筒種薯作寬60一70厘米的畦,則單行種植,株距30一40厘米,若作寬1.2米的畦,可栽兩行,行株距為70×30—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