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不僅中國人愛喝茶,外國人也愛喝茶。世界各地都喝茶,喝的都是一片葉子,但不同的是,中國的茶杯和外國的茶杯不一樣。外國的茶杯都附帶有手柄,而中國的茶杯基本都沒有。為什么中國的茶杯不像外國的一樣帶“把”呢?
一、中國篇
1、不美觀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或者所熟知的中國茶杯其實就是蓋碗,它是由碗演變而來的。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如果茶杯僅僅只有一個手柄不僅沒有寓意,也不美觀。
2、不合理
茶道中需要擺放各種道具,比如公道杯。如果每個杯子都有手柄,則放置起來不方便,會相互碰倒。
另外,茶具是非常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的,每一個器皿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位置,相互制約而互不干擾,體現了“律”的文化內涵。既然是“律”,重復的設計自然不會出現太多。
3、不實用
眾所周知,多數茶都是需要用沸水沖泡的,如果是帶手柄的杯子,使用時會感受不到茶水的溫度,入口時容易燙傷。而沒有手柄的杯子,人們就會直接接觸到茶杯的杯體,可以判斷茶水的溫度是否可以飲用。
二、歐洲篇
第一,17世紀時,中國的茶葉就已經漂洋過海運入了歐洲,但是直到18世紀歐洲的匠人們才開始制造陶瓷工藝品。所以,在陶瓷茶杯被生產出來之前,歐洲普遍使用金屬的器皿,當時最常見的茶杯就是由英國甜酒奶杯改裝過來的。
第二,18世紀50年代之后,隨著西方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不斷增多,中國精美的陶瓷茶杯也陸續(xù)地登陸了歐洲大陸。
但是,我們用來解決水溫問題的茶托,起初并不算在一整套標準茶具當中,所以就沒有像茶杯一樣傳入西方國家。而外國人為了解決茶水燙手的問題,就只好模仿酒杯設計手柄,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了西式茶杯的一個特色。
綜上所述,中國茶杯沒有手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茶托的存在,還有一些原因則是涉及到傳統儒家文化和茶道中佛家禪意。
相對于西方的工藝品,中國的各類工藝品除了實用性以外,都更注重器物本身的文化內涵,這一特點放在茶杯上考究也是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