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茶樹的起源于拓展而言,中小葉種茶樹都來源于大葉種,只是異地培育后,茶樹自身具備適應當?shù)氐乩硖卣髋c氣候特征的適應性,加上人為長期強迫性修剪,最終形成中小葉種。
它與大葉種實質是宗譜關系,是大葉種家族的一個支系。
當世界開始承認茶樹的發(fā)源地在云南,云南茶樹的主體又為大葉茶樹時,這種宗譜關系實際上已經(jīng)確立。
大葉種茶樹無疑排在最上端,或稱為第一位。
云南大葉種根據(jù)地域分為,勐庫大葉種和其他品種(大葉種即野生茶種),其中勐庫大葉種是普洱茶的核心原料,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德宏一帶,種植面積最廣,影響力最大,而其他品種為勐海茶種以及野生茶種。
小葉種茶總體來說占比沒有大葉種那么大,在幾大普洱茶產(chǎn)區(qū)都有分布,而且不乏名山名寨,在有些地區(qū)還是主流,甚至是優(yōu)勢品種,如倚邦貓耳朵茶,是小葉種茶中最具特色的茶葉。
大葉種茶,茶多酚、咖啡堿含量較小葉種高,因而滋味更為濃厚、強烈,豐富的內含物質,也致使大葉種茶耐泡度更高;而更多的茶多酚和內含物質,也意味著大葉種茶具備充沛的后期轉化空間。
小葉種茶,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高,而這兩種物質又決定著,茶葉甘甜鮮爽和回甘生津程度,因此小葉種茶滋味相比大葉種更為鮮爽、甘甜;而更為豐沛的芳香物質,也使得小葉種茶香氣更為多樣、濃厚。
綜上,大葉種茶滋味濃強,不如小葉種茶鮮爽,卻比小葉種茶耐泡;小葉種茶香甜,香氣更為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