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鱔和泥鰍的的科屬區(qū)別
1、黃鱔
黃鱔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合腮魚目、合鰓魚科、黃鱔亞科、黃鱔屬魚類。
2、泥鰍
泥鰍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鯉形目、鯉亞目、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魚類。
二、黃鱔和泥鰍的形態(tài)區(qū)別
1、黃鱔
黃鱔體長約20公分,身體無鱗或有很小鱗,背部和臀部的鰭很低,且繞過尾端相連續(xù),腮只有喉部有一個外腮孔。前段管狀,到尾部逐漸側扁,尾端扁細。整體無鱗,頭大,錐形,吻尖。口大,端位,上頜稍突出,一些種類的鰓本身很小,要通過喉嚨和腸粘膜吸入的氧氣呼吸。體細長呈蛇形,體前圓后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上下頜和口蓋骨上有細齒,眼小,左右腮孔與腹面相結合,腮膜與腮峽相連。體表一般有潤滑液體,方便逃逸,體表無鱗。背鰭和臀鰭退化,僅留皮褶,沒有軟刺,都與尾鰭相聯(lián)合。
2、泥鰍
泥鰍體小,細長,只有三四寸,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全身沾滿自身粘液,所以身體滑膩而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后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有5對。鱗片極細,圓形,埋在皮下。身體的背部和兩側呈灰黑色,身體上有很多小的黑色斑點,頭部和各鰭也有很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明顯的黑斑。
三、黃鱔和泥鰍的分布區(qū)別
1、黃鱔
黃鱔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湖泊、河流、水庫、池沼等水體中,除了西北高原地區(qū)以外各地區(qū)均有分布,特別是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更是生產黃鱔的地區(qū),海外主要分布在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印度、日本、朝鮮也產。
2、泥鰍
泥鰍在中國除青藏高原西藏林芝地區(qū)外,全國各地的河流、溝渠、水田、池塘、湖泊和水庫等天然淡水水域均有分布,特別是長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非常廣泛,中國西部的伊犁河里的泥鰍種群也在不斷擴大。
四、黃鱔和泥鰍的習性區(qū)別
1、黃鱔
黃鱔是熱帶和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可以在河道、湖泊、溝渠和稻田中生存,日常喜歡在多腐植淤泥中鉆洞,或者在堤岸上有水的石隙中穴居,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物的雜食性魚類,性貪,夏季攝食最旺盛,寒冷季節(jié)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2、泥鰍
泥鰍喜歡棲息在靜水的底層,常出沒于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huán)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為10~30℃,最適合水溫為25~27℃,不僅可以用腮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大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植物等,有時也會攝取水底腐殖質或泥渣。
五、黃鱔和泥鰍的營養(yǎng)區(qū)別
1、黃鱔
黃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每一百克黃鱔含有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鈣38毫克、鱗150毫克、鐵1.6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95毫克、尼克酸3.1毫克等,正因為如此,民間流傳“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
2、泥鰍
泥鰍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高,脂肪低,可降脂降壓,既是美味佳肴也是大眾食品,素有“水中人參”的美稱,美味滋補,容易獲得,物美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