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北方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之一,農民辛辛苦苦一年就希望它能有個好豐收,在種植小麥過程中施用底肥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小麥底肥施足的依據(jù)是什么呢?不同產量小麥底肥如何施用呢?有什么方案?下面小編詳細給大家講講!
一、小麥底肥施足的依據(jù)是什么?
施足底肥的依據(jù)主要是測土配方施肥,底追合理搭配。具體來講就是依土壤肥力(土壤養(yǎng)分化驗結果)定產量指標,以產量指標和小麥需肥規(guī)律定需肥量,以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和有機肥的供肥能力定化肥 施用總量。
二、不同產量小麥底肥的施用方案
1、常年單產低于800斤的中低產田
一般畝施農家肥2000-3 000公斤、畝施純氮24-18斤、五氧化二磷8-14斤、氧化鉀6-10斤。應重施底肥,要把總氮量60%-70%作底肥,以達到增加冬前分蘗數(shù)和分蘗成穗率、保證畝穗數(shù)的效果。
2、常年單產穩(wěn)定在800-1000斤中高產麥田
一般畝施農家肥3000公斤左右、純氮26-30斤、五氧化二磷12-16斤、氧化鉀8-12斤。應做到底、追并重, 要把總氮量50%作底肥,以協(xié)調好保穗數(shù)與促穗粒重 之間的關系。
3、常年畝產在1000-1200斤及以上的超高產麥田
土壤有機質、堿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遠遠高出一般產量水平的地塊,畝施農家肥4000- 5000公斤、純氮32-36斤、五氧化二磷14-18斤、氧化鉀16-20斤,缺鋅地塊畝施硫酸鋅1-2公斤。要采用肥水后移技術,把全部的有機肥,全部磷肥、鋅肥,50%的鉀肥以及30%-50%的氮肥施作基肥,剩下的50%鉀肥和50%-70%氮肥作追肥,并在小麥拔節(jié)以后使用。
4、超高產麥田氮肥基、追肥比例的應根據(jù)產量高低確定
產量越高,基肥比例越小,追肥比例應越高;同時將春季追肥時間,后移至拔節(jié)期至旗葉露尖時。其中,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追氮時期移至拔節(jié)期;分蘗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種移至拔節(jié)中期,土壤肥力特別高,群體適宜時,可將追氮時期后移至旗葉露尖時。
5、晚茬麥應在加大播種量的同時,加大基肥施用量
基肥要多施農家肥、有機肥,一般每畝施農家肥4000公斤左右,或商品有機肥150-200公斤。畝施純氮24-28斤、五氧化二磷12-16斤、氧化鉀8-12斤,其中,氮肥的50%-60%作基肥,于耕地前與有機肥、磷肥、鉀肥一起撒施,通過耕、耙將肥料與土壤混勻。余下的40% -50%氮肥用作追肥,在來年春天小麥拔節(jié)期追施。以達到增加冬前分蘗數(shù)、保大穗和增加穗粒重的目的。
好啦,今天要給各位分享的內容就先到這里了,小麥是一種糧食作物,它的產量關系到農民朋友的溫飽問題,因此國家也有出臺一些相關政策來鼓勵農戶去種植。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施底肥也是需要根據(jù)它的產量來的,一般來說有上面的五種方案,大家可以看情況來選擇一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