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榮縣積極構建電商扶貧培訓機制,讓貧困戶也能玩轉電商。
山西省萬榮縣,地處黃河與汾河交匯處,中華祖祠“后土祠”也坐落于此,人文歷史厚重。萬榮縣盛產“段子”,雖然尚未擺脫貧困,樂觀的當地人善講笑話;同時這里還盛產蘋果,千秋后土物產豐富。
2016年6月,萬榮縣被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兩年半過去了,萬榮是怎樣把發(fā)展農村電商和精準扶貧做到有效對接、有機融合,又是怎樣把電子商務生態(tài)植根于廣大鄉(xiāng)村特別是貧困村,讓互聯網紅利惠及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呢?且聽記者講一講有關“電商扶貧的萬榮段子”。
建村點,讓變化說話
南里村是高村鄉(xiāng)的貧困村之一。下午一點,貧困戶楊迎輝來到位于村中央的電商服務點。“這是你在網上買的手機,”服務點負責人馮銘從收貨架上取下一個包裹交給楊迎輝:“來,在這兒簽個字。”
“好好。”老楊一邊答應著,一邊迅速寫下自己的名字。他告訴記者,村級電商服務點設立之前,收發(fā)快遞都得到十里遠的鄉(xiāng)里甚至是縣上。馮銘說:“網上貨品豐富,更容易貨比三家,每年幫助村民代購四五十萬元的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能節(jié)約開支好幾萬呢。”
村級服務點更是推進農貨上行的橋頭堡?;矢︵l(xiāng)烏蘇村的中年婦女李青青,在自家商店里建起了電商村級服務點,由在外工作的女兒幫助一起找渠道,她買回標準的蘋果網貨包裝,幫助貧困戶分揀、包貨、發(fā)貨。李青青自豪地說:“可別小看我這個村點,每年能幫村里貧困戶賣掉二十萬斤蘋果呢,線上比線下每斤多賣將近一塊錢。”
把農產品變成網貨,就是把“提藍小賣”“披頭散發(fā)”的農產品,升級成“精挑細選”“梳妝打扮”優(yōu)質品。近兩年,萬榮縣先后建起了村級電商服務點179個,65個貧困村就建了61個,基本做到了全覆蓋。
精培訓,讓轉化說話
“多虧參加手把手的電商培訓……”見到記者,通化鎮(zhèn)東暢村的李春娟忙不迭地說。李春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萬榮縣商務糧食局了解到這個情況后,采取一對一手把手培訓的形式給她吃偏飯,讓她做起“店小二”,月收入有兩三千塊錢。
萬榮縣不斷創(chuàng)新電商培訓方式,在線直播、千人沙龍、萬人分享、專題培訓、實操訓練等培訓形式琳瑯滿目,65個貧困村先后有1626名貧困人員參加了各類的電商培訓,轉化率達到40%。像李春娟一樣的86個貧困戶實現了電商創(chuàng)業(yè),農村產品年銷售額288.2萬元。
去年8月,萬榮縣還率先成立了本土電商講師團。由電子商務協(xié)會對本土講師進行培訓、考核、發(fā)證。“這些講師早出晚歸,披星戴月,戰(zhàn)酷暑斗嚴寒,跑遍了全縣所有貧困村,鄉(xiāng)里的包村干部和第一書記也同步培訓,這樣容易形成氛圍,也容易出效果。”萬榮縣電子商務協(xié)會會長賈秋麗說。
推網貨,讓市場說話
“我們積極與400余名境內外微商、網商對接,舉辦了全縣網貨開發(fā)大賽,充分激發(fā)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出優(yōu)質好水果、特色小雜糧、精深農產品、民間手工藝四大系列200多種網貨和包裝,帶動農特產品上線銷售,催生出一批新業(yè)態(tài),以產業(yè)升級助力脫貧攻堅。”在萬榮縣電商扶貧網貨超市,縣商務糧食局負責人介紹說。
三白瓜是萬榮縣獨有的一種優(yōu)質水果,被譽為水果界的“白富美”。過去只能在線下銷售,價位也不高,通過萬榮電商從業(yè)者的不斷研發(fā)和試錯,改進包裝增加了氣柱隔層,網上銷售價格比先前增加了兩倍多。
付崧是谷歌北京公司的交互設計師,姥姥家在萬榮。有一次她出去逛街,沒有找到合適的包包,一“氣”之下,自己給自己設計了一款包包,由媽媽幫著買回皮革并縫制了一個新潮可心的包包。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她親自設計款式,媽媽在老家組織一個姥姥團隊手工縫制皮包,網上營銷至國內一線城市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成為堪比名牌的時尚網貨。
造網紅,讓影響說話
“快看,我們的萬榮大飛雞來了!”說這話的萬榮縣北陽村的95后女生董曉聰。在她的身后,成百上千的蘆花雞正從高崖上一躍而下,氣勢磅礴,十分壯觀。小董是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學校畢業(yè)的大學生,她放棄在城里就業(yè)的機會,回到老家承包了一個荒溝,建起了聰哥養(yǎng)殖有限公司。她每天除了養(yǎng)雞、收蛋之外,還在快手平臺上作直播,兩三萬粉絲的購買量,讓她和員工們應接不暇。
萬榮縣打的是“品牌引領+網紅引爆+活動引燃”的組合拳。聘請浙江大學CARD農業(yè)品牌研發(fā)中心策劃了萬榮蘋果區(qū)域公共品牌“一個快樂的蘋果”,其品牌價值已達30.65億元,位列山西省第一。萬榮縣還策劃了三白瓜推介、京東萬榮蘋果秒殺、電商達人演講、電商沙龍、小視頻分享、直播等系列活動,讓貧困戶的電商從業(yè)者人員獲得出鏡機會。
萬榮縣制定政策,讓電商從業(yè)人員外出參加展會,能夠像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一樣享受差旅費報銷。廈洽會、西洽會、綠博會、亞果會……萬榮蘋果、萬榮剪紙、萬榮手工布藝、萬榮定制喜果成為公眾號海量轉發(fā)和朋友圈津津樂道的“網紅”。
結對子,讓收入說話
在電商扶貧中,萬榮縣積極探索“龍頭企業(yè)帶動型、電商大戶引領型、專業(yè)渠道導入型”等發(fā)展模式,構建了“一企帶多村”“一店帶多戶”“一人帶多人”的利益聯結機制。
萬榮縣思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主打“親蛋蛋”品牌的手工企業(yè),針對企業(yè)勞動密集型的特點,他們把手工布鞋項目委托給貧困戶代加工,帶動230多名貧困戶就業(yè),戶均增收5000多元。
漢薛鎮(zhèn)的陳嘉雄從浙江工商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杭州運營店鋪。去年6月,他回到家鄉(xiāng)開始創(chuàng)業(yè),按照“市場分析-人群分析-運營策略制定-推廣”的流程,運營了6家拼多多店鋪,日銷量數百件。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幫助村民特別是貧困戶銷售蘋果、桃、冬棗等生鮮產品100萬斤,綠豆餅、小麻花、柿餅等特色小吃5萬斤。
光華鄉(xiāng)66歲的孫秀親是一個民間剪紙藝人,也是一個不服老的電商達人。她帶動周圍200多戶貧困戶,將剪紙藝術和蘋果網貨完美融合,既賣了蘋果,也賣了文化,實現了貧困戶的脫貧增收。
“萬榮縣持續(xù)推進‘賦能于民、賦財于民’的電商發(fā)展模式,以農產品上行促進電商扶貧做法,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值得點贊。”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電商扶貧專家汪向東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