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下鄉(xiāng)春耕
爭做都市農夫
春光和煦,4月正值春忙時節(jié)。然而,如今在京郊田間地頭,忙著春耕的不止是當地農民,還有下鄉(xiāng)的市民。因為,他們在鄉(xiāng)下租種了一塊地。
昨天一早兒(16日),家住東城區(qū)永定門外社區(qū)的趙蘭婷,又開始了一年的春播。她乘坐3個多小時的公交車,來到延慶縣延慶鎮(zhèn)東小河屯村的“一分田”園區(qū)。“您瞧,一會兒工夫,這十幾平方米的地我就播完蘿卜種了。”一上午的翻地、拉溝、播種、澆水下來,她累得滿頭大汗,但卻十分滿意,“去年種子播早了,一場‘倒春寒’過后,苗被凍壞了,今年聽當地農民師傅的,必須適時播種。”
東小河屯村毗鄰延慶龍慶峽等景區(qū),村里2003年起利用20畝集體用地開展“一分田”項目,把這些地分成200個小地塊,租給下鄉(xiāng)市民。“每年3月底,市民前來體驗耕種。”村里負責管理“一分田”的趙鐵山說,由于土地性價比高,這幾年隨著民俗旅游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前來尋地租種的市民越來越多?,F在,200塊“一分田”已經租罄。
“這種地的學問可大著呢!要按農時播種,最講究的是看好節(jié)氣。”皮膚略微黝黑的趙蘭婷帶著草帽,擼起袖子,種地的事兒講得頭頭是道,儼然一個“農把式”。如今,怎么選種、播種,如何施肥、除蟲,她都門兒清。
不僅是東小河屯村,如今,少則十幾平方米,多則幾百平方米,成批的市民下鄉(xiāng)耕種租來的土地,爭當都市農夫,已不是新鮮事兒。位于大興區(qū)黃村鎮(zhèn)的奧肯尼克農場,從200棟設施大棚中劃出20余棟,供給市民四季租種。市民租種30平方米以上土地一年,便可在農場提供的幾百種蔬菜中,選擇喜愛的品種自己種植,或托管給農場幫忙打理。
不少村集體、合作社、農業(yè)企業(yè),如今都看中了市民下鄉(xiāng)租地的商機,向市民出租“一分田”,以從中獲得收益。據調查,根據地塊規(guī)模大小,主要包括專營“一分田”項目的農莊、開辟少部分土地出租的農業(yè)企業(yè)、從村民手中集中流轉土地的合作社等三種向市民出租模式。
鄉(xiāng)下租地種菜
體驗收獲樂趣
“其實就是退休了,圖個有事做,出來活動活動,身子骨也能硬朗不少。”64歲的趙蘭婷,年輕時插過隊,比起別的市民,她對土地有份特殊感情。退休前,她是一名醫(yī)生,喜好郊游,對于健康尤其重視,下鄉(xiāng)種地就成了她退休后生活的首選。
趙蘭婷租種東小河屯村的一塊地,已有四年了。“那會兒是從網上得知這村的‘鄉(xiāng)下有你一分田’項目,我慕名而來,第一年我就租了兩分地,這農活兒看似好玩,可學問深著呢。”她說,她租地都是自己來干活兒,村里提供給簡單的生產資料,租一年才300元。沒想到,她這一租便是四年,不僅自己每周下鄉(xiāng)種地,還呼朋引伴帶來幾位姐妹幫忙,一起在延慶種地成了“農友”。
對于一些孩子家長,他們租種一塊地,看中的是能讓孩子接觸農耕教育,自己也能利用節(jié)假日體會親子樂趣。家住朝陽區(qū)勁松的蘇女士,兒子琪琪9歲了。小兩口平時工作忙,就利用周末陪孩子在通州租地種。“去年,自打兒子收獲了自己種的菜后,現在吃飯也不剩菜了,懂得珍惜糧食了。”孩子的變化,讓蘇女士覺得租塊地即使貴了點兒也很值,她可不想讓孩子成為“五谷不分,四體不勤”的人。
對于許多小白領而言,租種一塊地追求的則主要是食品安全。“從小沒有干過什么農活兒,想找個地方體驗一下農耕樂趣。”家住朝陽區(qū)潘家園的孔先生說,10年前,他大學畢業(yè)后定居北京,屬于新北京人。去年,他參加新婚宴請、應酬較多。一次,他和妻子竟然食物中毒了,至今想起來都很后怕。今年初,他在奧肯尼克農場租了一分地,準備主要吃自己種的菜,當個新農人。“自己種的,吃起來放心!”他說,現在沒事就開車去“自家”地里轉轉,看著自己種的蔬菜一天一個樣,心里很美、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