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伏天里難得的一個涼爽天。在重慶銅梁縣小林鎮(zhèn)魚龍村七社的一個田壩子里,10多位村民等候在地頭。“縣里馬上要把再生稻肥料送來。我們社350多田塊全部都搞了再生稻高產示范,”村民胡松柏介紹說。
9時許,一輛滿載尿素肥料的貨車駛到了公路邊。在村社干部的張羅下,村民們把一袋袋的肥料卸下車,扛往田邊。
檢查施肥情況的縣農委分管糧食生產的副主任吳思華介紹說,今年全縣再生稻計劃蓄留面積為20萬畝,其中核心片1萬畝,主要分布在雙山、小林兩個鎮(zhèn)。核心片1萬畝的促芽肥由縣里統(tǒng)一免費發(fā)放肥料。從7月28日開始,縣、鎮(zhèn)農技員將把促芽肥送到田間地頭,抓住當前有利農時,指導農民科學施用。
村民舒培富談起再生稻很有體會,他笑著說,再生稻其實很有“搞頭”,搭中稻前撒幾把尿素肥,中稻收割時注意保護好禾樁,再管好水,畝收200公斤沒得問題。今年縣里在我們村搞點,肥料都是上面免費配送的,我看只要按技術員的要求比到干,肯定有好收成。
在魚龍村一社,縣農技干部、高級農藝師鄭幫元也高挽褲管下了田。他將一把尿素抓在手中,均勻地向四周撒去:大家注意,撒肥料前田里要有淺水,撒肥料時要均勻,這樣再生稻的長勢才會一致。
在采訪中得知,銅梁縣是重慶再生稻生產主產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農民就開始蓄留再生稻,經過30年發(fā)展,再生稻已成為一季莊稼,平均畝產在130公斤以上,高產田塊達到300多公斤。
“今年我們探索再生稻超高產經驗,計劃畝產達到350公斤,試驗面積50畝。我們從管好頭季中稻抓起,每一道生產環(huán)節(jié)都按技術要求辦,成功了再總結推廣,”縣農技中心主任熊小莉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