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是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老舍創(chuàng)作的一部優(yōu)秀話劇,全劇圍繞北京裕泰大茶館的興衰過程,以茶館為場地,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特殊社會背景下的老北京風貌,并深刻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其實,茶館在我國茶文化史上由來已久,只是名稱有所不同而已。在我國古代的茶館有茶邸、茶寮、茶樓、茶坊、茶鋪、茶肆、茶社、茶舍、茶店、茶亭和茶室等各種名稱。在18世紀初才真正開設茶館飲茶,各地茶館發(fā)展迅速。至清代時,茶館文化已經(jīng)成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
然而,對于茶館文化卻一直很少有人閥津,老舍的貢獻之大就在于他抓住了“茶館”這一最能凸顯民族文化的地方,并將其用地道濃厚的京話為讀者藝術(shù)地展示了一幅生動而又真實深刻的老北京市民生活的風情圖。
老舍的《茶館》在問世后立即引起極大反響,透過“茶館”,透過飲茶,老舍將世間百態(tài)、人生百味也都在劇本中加以細細品味?,F(xiàn)實生活中,老舍本人對飲茶也十分偏愛。老舍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閑暇,每天總要喝上一會兒茶,即使是出訪莫斯科時也不例外。老舍在一次出訪莫斯科時,當?shù)厝酥篮芏嘀袊硕枷矚g喝茶,對于老舍這位文學家更是事先就了解到他每日必飲茶的習慣,于是專門為老舍準備了一個熱水壺。一日,老舍難得清閑,沏上一杯茶,喝上了幾口之后,將杯子隨手放在桌上,正美滋滋地回味茶香的時候,只見服務員徑直走來,老舍還沒來得及說話,便將茶收去倒掉了。
原來,外國人并沒能真正了解中國人的茶事。他們喝茶的方式,同吃飯一樣,大多是定時論“頓”的。跟前的這位服務員雖然知道老舍有喝茶的愛好,卻沒有真正懂得中國人喝茶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可以是“全天候”的。同時,對于第二泡茶的茶味之妙,服務員就更是知之甚少了。茶味的精妙需要慢慢品味,細心領悟,老舍將杯子放在桌子上,其實并沒有喝完茶,而是凝神靜氣,體會茶味精妙。但是服務員并不了解這些,因此看到老舍喝幾fl茶之后,將剩余的放在桌上,誤以為他已經(jīng)喝完了。服務員的舉動,使老舍漸人的茶之佳境美昧也頓時煙消云散了,著實使我們這位作家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