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紫砂壺鑒別方法要從顏色、褶皺、泥料等方面鑒別,先要了解朱泥習(xí)性,才能鑒別朱泥壺。朱泥的泥性特點為含砂量低、泥性嬌,成型工藝難度亦高。由生坯至燒成,收縮率高達25%,支撐度差,一般成品率僅約5-7成。故常用來制作小件器物和作為化妝土。
朱泥泥性:1、結(jié)晶度高,泥的斷面接近瓷質(zhì),將壺蓋從壺口提出,可聞鏗鏹之金屬聲,以指彈扣。
2、泥色如橘,泥料未燒前為橘黃色,燒成后紅色中透著橘黃,用熱水沖淋朱泥壺,立展嬌嫩的鮮紅色,氤氳中有紫光游移。
3、含砂量低,燒制后有的很難看到顆粒。
4、收縮率高,成型較難,收縮率高達25%以上,燒造過程中極易變形,生坯燒成率僅約7成,從古至今多制小品。
5、含鐵量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析出鐵質(zhì),出現(xiàn)火疵點。(提示:冬季已到,一定要溫壺,防止壺驚裂)
沖茗:鐵觀音,臺灣高山茶,普洱生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等。用優(yōu)質(zhì)朱泥壺泡茶,茶水往壺上一澆云蒸霞蔚,壺之表面立馬棗紅一般紅透、熟透。
而朱泥和其它紫砂泥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干燥和燒成的收縮率都較大,整體收縮比可達30%左右,燒成收縮比例大極易變形。所以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
真假朱泥壺鑒別:1、顏色呈現(xiàn)橘紅色,入水之后會變色。
2、泥料不規(guī)則起皺,不仔細看不明顯。朱泥系之高收縮本質(zhì)或砂漿比率而呈現(xiàn)之皺紋,觀壺表是平整的,但側(cè)面細察卻有許多微細、緊密而自然之收縮感浮現(xiàn)漿面,美不勝收,令人愛不釋手。
3、過分的紅艷,加了鐵紅粉;
4、泥料起皺,是規(guī)則起皺,壺嘴和壺把沒有一樣的起皺紋路。因為在它還是泥胎的時候,就是燒壺之前用衛(wèi)生紙包住身桶處理過了,這種又叫衛(wèi)生紙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