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菍是一種集藥用、觀賞和保健于一體的優(yōu)良地被植物,地稔果實為球狀漿果,直徑在0.5-1.5厘米,每年7-9月份分批成熟。產貴州、湖南、廣西、廣東等地。那么,地菍價格多少錢一斤?如何種植?有哪些功效及作用?據了解,地菍價格在十幾塊錢一斤,不同地區(qū)價格會有所不同。
地菍如何種植?
1.選種
由于尚無人工培育的地菍品種,種質資源從野外的野生狀態(tài)下獲取,然而,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野生種質受不同因素的外界條件影響,生長態(tài)勢表現不同,因此,選擇種質的時候應選擇生長速度快,開花量大和果實較大的品種,以免造成經濟效益低下。
2.選地整地
地菍雖然可在山坡地、采伐地、河邊堤岸、田邊地頭、房前屋后等酸性貧瘠的紅壤旱地上種植,但長勢較慢,開花量和果實較小,影響其觀賞和食用價值,因此,宜選用地勢較高、不易積水、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栽培。在江西整地起壟應于3月下旬開始,整地時打碎土塊,耙細耬平,然后做寬120厘米、高10-20厘米的壟,田間做好“三溝”,防漬排澇。
3.施肥技術
地菍為低耗肥植物,一般在栽植前結合整地每公頃施用尿素75kg、鈣鎂磷肥300kg、氯化鉀45kg作基肥。栽植后每30天,視地菍植株的生長情況,在地菍的行間澆1次稀釋的人糞尿或1%的尿素水溶液1500kg/hm2,蕾期、開花期和結果期應結合澆肥每公頃施磷酸氫二鉀15kg,硼酸2.25kg,以增加開花量和提高結實率。地菍移栽當年植株生長比較緩慢,容易滋生雜草,因此要定期除草,直到地菍全部覆蓋地表后,則其他雜草很難侵入,以后只需定期人工拔除一些長勢強,株型高大的雜草即可。
4.水分管理
南方地區(qū)雨量充沛。但季節(jié)分配極為不均,降雨集中在4~6月,這個時間地菍栽培應及時清溝排水,防澇防漬,而到7-9月,則高溫干旱,雨量稀少,季節(jié)性干旱嚴重,雖然地菍的自然生長環(huán)境對水分要求不高,但嚴重的干旱同樣會導致結實率降低、果實開裂等,又需要進行一定的補水,總之,在地菍工栽培中要保持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的范圍內,以地表濕不可見明水,干不開裂為度。
5.適時收獲
地菍果實的成熟期不一致,當地菍果實外皮呈黑色,果蒂和果肉紫紅色時,才可以分期收獲,收獲過早,果實淡而無味,過遲則容易開裂或爛果,均會影響果實的商品品質。
6.安全越冬
移栽當年的地菍主根生長不長,主要以匍匐根為主,匍匐根一般生長在地表,抗凍能力較弱,在溫度較低時(≤-4℃)會導致地菍整株死亡,不能安全越冬,可以在低溫到來以前在地菍植株表層鋪一層地膜或覆蓋一定量的稻草,有利于提高地溫和防止冰雪直接接觸地菍葉片造成的傷害,可有效提高地菍越冬的成活率。
7.病蟲防治
地菍人工栽培中尚未見到發(fā)生病蟲害,一般不需進行藥劑防治。
地菍有哪些功效及作用?
1.地菍的觀賞價值也較高,其葉片濃密,貼伏地表,能形成平整、致密的地被層,覆蓋效果好,是良好的地被植物,并且葉、花、果終年都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葉片可在同一時間內呈現綠、粉紅、紫紅等色,甚至可在同一片葉上出現;圓球形的漿果從結實至成熟也呈現綠-紅-紫-黑的色彩變化。且地菍幾乎長年開花,沒有明顯的無花階段。
2.地菍果實中含有鉀、鈣、磷、鎂、鈉、鐵、錳、銅、鋅等多種礦質元素,且各礦質元素的比例適當,果實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利于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同時,常量元素鈣的含量較高,達7328.4mg/kg,可作為天然的補鈣食品。
3.地菍研究早期主要是作為藥草被人們所利用,其味甘、澀,性涼,具有活血止血、消腫祛瘀、清熱解毒之功效。臨床用于治療高熱、腫痛、咽喉腫痛、牙痛、赤白血痢疾、黃疽、水腫、痛經、崩漏、帶下、產后腹痛、癰腫、療瘡、痔瘡、毒蛇咬傷等病癥?,F代臨床研究報道,可將地菍制成制劑,治療消化道出血,其止血功效著。另有報道,地菍有抗腫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毒副作用。
4.地菍不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加工,地菍果實的色素無毒副作用,色價高達190,有濃郁的果香味,在酸性條件下顏色鮮艷,性質較穩(wěn)定,可用于飲料、冷飲、果酒、糖果和點心的著色,其色素用水或乙醇提取,工藝簡單,成本低,是一種優(yōu)良的天然食用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