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溫室種植戶反映,去年溫室內種植的豆角生長不良,葉、莖、莢等部位出現嚴重病害。用藥很多,但效果不好。通過詳細的比較分析,認為是豆角銹病與豆角斑枯病共同侵染所致。
豆角銹病
豆角銹病是豆角生產中常見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植物的葉片、莖、葉柄和莢果。葉片和莖被破壞,最初呈現黃綠色,邊緣模糊。輕度凹陷后,逐漸變成一個直徑為0.5-4mm的小圓褐色病灶,中間有輕微突起。病灶內有褐色至深褐色的小顆粒,然后逐漸擴大,出現暗黃色的夏孢子堆。表皮被破壞后,散發(fā)出紅棕色粉末,即夏孢子。葉后有密集的銹菌孢子,呈黃褐色絨毛狀霉菌。角果感染病害,表皮出現明顯的水皰斑。表皮破裂后,分布褐色孢子粉。
斑枯病
斑枯病又稱豆褐條病,在許多地方發(fā)病嚴重。早期病變呈多角形至不規(guī)則形,深綠色,后逐漸變紫紅色,直徑2~5mm。它往往是多個病斑的結合形成一個斑塊,引起葉片的早期枯萎。病斑兩側可見針狀小黑斑。
斑枯病以孢子的形式在病害殘體上越冬。孢子在萌發(fā)過程中產生,通過氣流傳播。病原體在患病部位產生,用于再感染,然后傳播。然而,斑枯病越冬和越冬作為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經雨淋傳播,分生孢子侵染。溫暖高濕的環(huán)境有利于這兩種疾病的發(fā)生。
防治方法
結合兩病的病因病機,80%全復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二苯甲惡唑乳劑3000倍液,在防治過程中摻入80%乙基大蒜素乳劑3000倍液和多功能高鉀水溶性肥料800倍液。第二次噴施5d后,病害完全消失,生長恢復良好,既能保證質量,又能達到壯苗增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