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細菌性葉斑病,又稱細菌性葉斑病和細菌性斑點病,近年來日趨嚴重。番茄產量一般下降10%-30%,嚴重時下降50%以上。那么番茄病害應該怎么解決?
為害特點
番茄菌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莖、花、葉柄和果實。葉片易感病,產生暗褐色到黑色的不規(guī)則斑點,直徑2-4毫米,斑點周圍有或沒有黃色光環(huán)。葉柄和莖的癥狀相似,出現黑斑,但病斑周圍無黃暈。病斑易形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變黑。芽受傷,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當萼片連接時,萼片干燥,不能正常開花。在幼果的早期,小斑稍有隆起,當果實接近成熟時,綠斑常長時間存在。病灶附近肌肉輕度凹陷,病灶周圍呈黑色,中淺顏色,輕度凹陷。
發(fā)生規(guī)律
丁香假單胞菌是番茄菌斑病的病原菌。該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它能在干燥的種子上存活20年,并能隨種子長距離傳播。當被感染的種子被播種時,這種疾病會在幼苗中發(fā)生。病害發(fā)生后,苗木通過澆水、昆蟲、耕作等傳播到田間,造成流行;在田間,只要10%的植株一開始就被感染,就可以感染整個小區(qū)。在溫度低于25℃的條件下,且相對濕度在80%以上,易發(fā)生病害。
控制方法
1、農業(yè)控制。加強檢疫,防止染疫種子進入非疫區(qū);篩選抗病、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種田,采用無病苗;與非茄類蔬菜輪作3年以上;在修剪、脫粒、收割等農業(yè)生產活動中,應當防止病害的傳播;在干旱地區(qū),應采用滴灌或溝灌,盡量避免噴灌。
2、種子處理。種子被55%的水浸透了℃ 溫水30分鐘,0.6%醋酸溶液24小時,或1.05%次氯酸鈉溶液20-40分鐘。浸種后,用清水沖洗,稍干后加速發(fā)芽。
3、化學控制。發(fā)病初期,77%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3.8%殺滅2000干混懸液600倍液,20%硫菌(長罐菌)懸浮劑500倍液,14%復合銅氨水300倍液噴霧控制,每天噴一次約10天,再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