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花的側枝俗稱小花爪(諧音),是主花球收獲后再次生長的小花。如果田間管理得當,這部分側枝仍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品種選擇
根據(jù)品種特點,可選擇早、中熟品種作為側枝生產的主要品種,如優(yōu)、綠風等。
種植密度
主花球收獲后,株型要適當分散,有利于側花球的生長發(fā)育。因此,需要采摘側枝的品種應定期進行中密。種植過密會造成植株通風不良,側枝球莖薄而弱,容易散播,影響品質。一般株距55cm,行距60cm,即每畝2100-2200株。
肥水管理
主花球收獲后,基肥和追肥已用完,必須施用側枝肥。一般來說,采后追施60%-70%的主花鱗莖,既能滿足側枝生長的需要,又能提高主花鱗莖的產量。追肥以植物為主,尿素10~15kg,復合肥10kg/畝。第一批側枝收獲后,如果側枝仍生長旺盛,第二批側枝可采用追施尿素約10kg/畝的方式收獲。這樣可收獲4-5批側枝和鱗莖,總產量可達500公斤/畝左右。土壤在整個生長期間應保持濕潤,但田間不得積水。
害蟲防治
出口西蘭花在花球出芽時禁止噴灑農藥。植物生長后期病蟲害較多,采集側枝時應特別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青花菜后期主要病害為黑腐病(80%基本防治600次)、霜霉病(50%石云防治1500次)和菌核?。?0%秀安防治1000次)。主要害蟲為小菜蛾(5%咔唑1200倍或24%雷斯頓2500倍)和菜青蟲(均為小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