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營養(yǎng)豐富,是糧食和蔬菜作物。莖葉也是牲畜的好飼料和好肥料。其根系具有較強的固氮能力,對提高土壤肥力、保證持續(xù)增產具有重要作用。但要實現(xiàn)高質量的生產,需要注意幾個關鍵點。我們來看看。
堅持輪作
長期連作是蠶豆產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連作期越長,個體越小,分枝越少,死苗率越高,病蟲害發(fā)生頻率越高,產量越低,品質越差。據(jù)調查研究,連作的植株生長、產量和品質均不如連作。以產量為例,連作2年后產量下降13%左右,連作5年后產量下降75%。相反,輪作可使產量提高三倍以上。因此,為改善土壤環(huán)境,減少蠶豆病蟲害危害,應平衡作物品種和種植面積,盡量實行輪作,避免連作多年,一般每2-3年輪作一次。
適宜播種期
任何作物在播種時都要及時保證,特別是蠶豆的抗寒性較差,播種時間也比較嚴格。許多農民習慣于播種太早,以便在越冬前制作出一個好的樹樁,制作出長而有效的枝條,為高產奠定基礎。過早播種有三個不利因素。一是年前生長旺盛,蠶豆越冬抗寒性弱,越冬凍害嚴重;二是蚜蟲危害嚴重,導致生長發(fā)育遲緩,被蚜蟲感染病毒??;三是黃沙天氣。在我國西北地區(qū),2月至3月為西北風。風中夾雜著許多灰塵和沙子。落在蠶豆葉、花上的沙塵會造成授粉不良、無莢現(xiàn)象和大面積減產。因此,要改變傳統(tǒng)種植習慣,適當推遲播種時間,一般以冷露水播種后5-7天為宜。
合理密植
如果種植密度過高,植物本身的滲透條件不僅會降低單位面積有效分枝數(shù),而且會抑制有效分枝的高產表現(xiàn),對產量影響很大。因此,為了保證蠶豆的高產,不少農民都有修剪的習慣,人工調整密度,提高田間透氣性,促進枝條健康生長,保證適宜的密度。
增施磷鉀肥
蠶豆本身的固氮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在生產中不施肥,依靠蠶豆自身的固氮能力只能維持較低的產量,因此要適當增加肥料,使其早枝、多枝、壯枝,達到高產的目的。播種時要適量施用基肥,每畝施用優(yōu)質農家肥800-1000公斤或優(yōu)質復合肥25-30公斤,為其生長提供法律依據(jù)。其固氮能力能滿足生長需要,應控制施氮量,避免過快生長。但對磷鉀肥敏感。缺磷缺鉀,植株矮小,枝干澆水。因此,播種時每畝施100-200公斤植物灰或20-30公斤磷鉀肥,增產。
以上是蠶豆高產栽培技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