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頓口是釣魚常見的漂相,特征是浮漂出現有力的下頓動作,因浮漂下頓幅度不同有大頓口和小頓口兩種,其中大頓口是浮漂下頓1目以上,而小頓口則是浮漂下頓半目甚至小半目,釣魚時要根據魚情、水情等因素來判斷是否提竿刺魚。
二、形成原因
頓口的形成原因實際上很容易理解,簡而言之是魚吃餌使原本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線組突然增加向下的拉力,其中幅度小的頓口多數出現在魚吞食鉤餌的瞬間,而幅度大的頓口多出現在咬住食物后甩頭或向前游走時。
三、魚情論述
頓口是中魚率非常高的漂相,特別是釣鯽魚的時候,頓口提竿十有八九能中魚,下頓時浮漂越沉穩(wěn),表明魚的個體越大,相反則越小。另外,鯉魚、羅非魚、草魚等也經常出現頓口。例如,鯉魚的經典漂相就是“鯉魚三點頭(一頓、二頓、三黑漂)”。
四、抬竿時機
1、浮漂先出現有力的下頓,然后再出現上浮動作,提竿的最佳時機是浮漂上浮的那一瞬間。
2、浮漂出現明顯且連續(xù)的下頓動作,表明此時魚正在吞食鉤餌,提竿一般都可以中魚。
3、浮漂先下頓,然后再下頓,接著黑漂,標準的“鯉魚三點頭”,提竿通常都可以中魚。
4、浮漂先有力地下頓,然后再下頓,最終整個浮漂都被拉入水中,提竿一般都可以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