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硅元素對水稻具有特殊作用,使用硅肥可讓水稻的表皮細胞硅質(zhì)化,使其莖葉變挺直。2、水稻吸收硅元素后莖葉表層的細胞壁會變厚,角質(zhì)層會增加,這有利于增強其抗病、抗蟲害能力,比如銹病、葉斑病、螟蟲、棉鈴蟲等病蟲害。3、使用硅肥后可有效調(diào)節(jié)葉片氣孔的開閉,挖掘水分蒸騰作用,提高水稻的抗旱、抗低溫、抗干熱風能力,還能促進光合作用。
一、哪種元素對水稻有作用
1、硅元素對水稻具有特殊作用。使用硅肥后可讓水稻的表皮細胞硅質(zhì)化,從而使其莖葉變得挺直,減少遮陰,促進光合作用(葉片角度縮水25.4度,冠層光合作用增強幅度可超過10%)。
2、水稻吸收硅元素后會出現(xiàn)硅化細胞,此時莖葉表層的細胞壁會變厚,角質(zhì)層會增加,這有利于增強植株的抗病、抗蟲害能力,比如銹病、葉斑病、稻瘟病、莖腐病、白葉枯病、小麥白粉病、小粘菌核病、麥蠅、螟蟲、棉鈴蟲等病蟲害。
3、使用硅肥后可有效調(diào)節(jié)水稻葉片氣孔的開閉,挖掘水分蒸騰作用,提高其抗旱、抗低溫、抗干熱風能力。
4、硅肥中還含有一些磷、鐵、鋅、鎂、硼等微量元素,對水稻有復合營養(yǎng)作用,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促進磷在水稻體內(nèi)的運轉(zhuǎn),繼而提高結實率。
5、據(jù)相關檢測表明,每生產(chǎn)1000公斤稻谷,水稻的地上部分需吸收150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硅,超過氮、磷、鉀的吸收量的總和。
6、水稻、茴香、大豆、扁豆、小麥、大麥這6種作物的灰分中,硅、鈣、磷、鐵、鎂、鉀、錳等營養(yǎng)元素的氧化物占比達到80%左右,其中硅氧化物的占比為14.2-61.4%。
二、水稻的種植方法
1、整地
(1)趁早翻耕,翻耕時可對每公頃稻田施入2500公斤腐熟的有機肥+450公斤碳銨+225公斤高效復合肥,然后整平土壤,確保高低落差不達到3厘米以上。
(2)開好橫溝、豎溝、圍溝,確保“三溝”相通。每隔3米左右開挖1條畦溝,以便進行施肥、噴藥等工作。
(3)溝深以0.2-0.3米左右為宜,溝寬以0.2米左右為宜,以便開展排水工作,避免田內(nèi)出現(xiàn)積水。
2、曬種
(1)選擇發(fā)芽率超過95%的種子進行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放在曬墊上攤開,再暴曬1-2天。
(2)晾曬期間要按時翻倒數(shù)次,以避免種子的干燥度不一致。
3、選種
(1)將種子里面的草籽、病粒、秕粒和雜質(zhì)剔除,再用食鹽水漂洗剩余的顆粒飽滿、粒重相近的良種。
(2)每10公斤清水可添加2-2.1公斤食鹽,配好后倒入種子,再把秕粒、雜質(zhì)撈出來,最后將剩余的種子沖洗3次。
4、播種
(1)當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達到12℃以上時即可播種早稻(直播稻比移栽稻晚7-10天播種),中稻、晚稻要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搶季節(jié)播種。
(2)種植地為長江流域時一般可在4月份上中旬播種,7月份上中旬可直播雙季晚稻。
(3)播種時應排干田水,避免因播種過淺、過深而導致漂種、淤種。
(4)早稻的用種量通常為20斤左右/畝,行距通常為15-18厘米左右。中稻、晚稻的用種量可適當減少,行距可適當增加。
5、管理
(1)查苗補苗
及時查苗補苗,嚴重缺苗時要移密補稀,促使秧苗均勻分布,平衡生長。
(2)水分管理
①水分過多時要適當排水,保持田面不積水、土壤具有一定的濕潤度即可。
②天氣較干旱時要勤灌“跑馬水”(灌水時間以下午3點后為宜),晚上再排盡水分,以確保秧苗扎根立苗。
③播種后至秧苗3葉期可參考移栽秧田的灌溉方式,秧苗進入2葉1心期后需淺水勤灌,返青后應保持3-5厘米的淺水層,以促使秧苗早生快發(fā)。
④水稻達到4葉齡后通常便可進入分蘗期,此時可采用有水抽穗、淺水促蘗、干濕壯籽、曬田控苗等普通大田的灌溉方式進行管理。
⑤早施斷奶肥和分蘗肥,根據(jù)實際情況追施穗肥、粒肥。
(3)分蘗期管理
①分蘗期間讓稻田內(nèi)保持3-4厘米的淺水層,或讓稻田保持濕潤狀態(tài),防止干旱缺水對植株分蘗造成影響。
②有效分蘗期結束后要灌入深水層,避免植株繼續(xù)分蘗。若植株長勢較旺,可進行排水曬田,這樣既能控制旺長,減少無效分蘗,又能避免倒伏。
(4)防除雜草
①齊苗后要結合間苗補蔸進行雜草,之后每隔10-15天除草1次,一般要連續(xù)除草3-4次。
②除草劑的類型較多,不同的藥物其防除對象、使用方法各有差異,因此用藥除草時需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
③用藥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避免造成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