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飲水:幼鵝出現(xiàn)伸頸張嘴,開始走動的情況時,將其放入2-3厘米的淺水中自由活動4-6分鐘,然后再趕出來,循環(huán)數(shù)次后幼鵝即可主動飲水。2、飼喂:將菜葉切碎拌入米粒中,然后撒在薄膜上吸引幼鵝前來進食,3-4天后增喂青菜葉。3、放養(yǎng):幼鵝出殼半個月后,每天放養(yǎng)2次。4、溫度:出殼后的2周內(nèi)需人工保溫。
一、鵝出殼后怎么處理
1、飲水
(1)幼鵝出殼一段時間后,若出現(xiàn)伸頸張嘴、開始走動的情況,可將其放入2-3厘米的淺水中(水中可添加適量的葡萄糖),讓它們自由活動4-6分鐘,然后趕出來。循環(huán)數(shù)次后,幼鵝即可主動下水、飲水。
(2)水源需保證充足,水質(zhì)需保持干凈,讓所有幼鵝都能喝到水,若要預防下痢,可在水中添加高錳酸鉀。
2、飼喂
(1)向地面鋪設一張塑料薄膜,再將切碎的菜葉和米粒拌在一起,并撒在薄膜上,然后敲擊地面吸引幼鵝前來進食。
(2)第1頓只需保證讓每只幼鵝都吃到食物即可,3-4天后增喂一些青菜葉。
(3)不可飼喂干草料,以防幼鵝因口渴而不斷飲水,這可能會導致幼鵝被脹死。
3、放養(yǎng)
(1)幼鵝出殼半個月后,開始放養(yǎng),第1次放養(yǎng)時間以晴天早上7-8點為宜,放養(yǎng)前先飼喂少量的食物。
(2)每天放養(yǎng)2次,每次持續(xù)半小時,之后放養(yǎng)次數(shù)要隨著幼鵝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當幼鵝達到3周齡后便可全天放養(yǎng),放養(yǎng)前可先飼喂一些精料。
(3)遇到不良天氣時,應停止放養(yǎng),防止幼鵝受寒患病。
4、溫度
(1)幼鵝出殼后的2周內(nèi),需人工保溫,若出殼時間為早春和冬季,需一直保溫至氣溫回升。
(2)鵝舍要定期通風,排出有害氣體,但要注意避免讓冷風吹到幼鵝身上,這會導致幼鵝感冒。
二、鵝出殼后多久可以站立起來
1、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幼鵝出殼1天左右便可站立走動。
2、鵝苗適合在相對濕度為60-65%的環(huán)境中生長,若育雛室的濕度較大,需勤換墊料,同時可通過加強室內(nèi)通風來降低濕度。若濕度較小,可在人行道上撒水增濕。
3、幼鵝1-4日齡,可全天補充光照,光照的亮度以每20平方米安裝1盞25W的電燈泡為宜。5-14日齡,夜間喂食時開燈即可,此時白天無需開燈,讓幼鵝充分休息即可,這樣能促進它們的生長發(fā)育。幼鵝2周齡后,讓它們到室外活動,之后慢慢延長活動時間,以增強其體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