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兩百年里,鐵壺在日本非常普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使用。一些制作精美的鐵壺,還經(jīng)常被當作高貴的禮物在親朋好友間相互饋贈。根據(jù)制作工藝、材料等,鐵壺的價值也有高低之分。壺上有鑲金、錯銀的大都是以前王公貴族及大戶人家使用,有的還會有鎏金的工藝,這些都會增加鐵壺的收藏價值。
不同“級別”的鐵壺,有的造型簡單,文飾簡樸,有的則多了許多花樣。鐵壺制造時一般是手工刻模,然后進行澆鑄,常見壺身文飾有仿青銅器的文飾和中國古代山水詩詞文字圖樣等。不僅壺身文飾的精雕細琢,連壺柄、壺蓋等這樣的配件都可以做出不同的文章。比較上品的鐵壺,會在壺柄上雕刻鑲金錯銀的圖案,或梅或菊,都是素雅的紋樣,于細微處讓人賞心悅目。
鐵壺的價值也會因其制作者的名氣、技藝而大有不同。龍文堂、雨宮金壽堂、龜文堂和藏六堂(秦藏六)是幾個非常有名氣的制壺堂口,門下有不少鐵壺制作大師,例如:龍文堂門下安之介、大國、大朗、上田、林造等等,其作品制作精湛,藝術(shù)價值極高,加之傳世量甚少,每件都是價值連城。
在挑選老的鐵壺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確認有壺是否漏水,是否修補過。最好的辦法是先盛冷水在壺底墊上紙巾,半小時后,看紙巾有沒有水跡。再用壺煮水,滾后一樣在壺底墊上紙巾試驗,看紙巾有沒有水跡。
其次,按以下步驟一一查看、核對:
1.看堂號和名款畫押
通過壺身或蓋子背面鑄的堂號或者名款畫押,可以識別該壺出自何堂、何人、何時、何地。有著名堂號的鐵壺,就像當下的名牌一樣,價格會很高。也有一些很老的鐵壺,在江戶時期鐵壺初期沒有任何落款,但工藝、造型、材質(zhì)也屬上乘,一樣是收藏佳品。
2.特殊型款是精品
老鐵壺的獨特造型,充分顯示了釜師們對當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態(tài)度和心態(tài)的寄托。釜師們把壺制成房屋、井臺、山水、動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壺言情的表達方式,更加高深的注給壺以情感,獨具靈性和美義。這類特殊器形的老鐵壺很容易被藏者賞識接受,屬于收藏精品。
3.形體顯功力
鐵壺老堂號的壺體各有特色,或渾圓厚重、或精巧古樸。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壺雖然沒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這就是大師們制釜的上乘功力彰顯出來的魅力。收藏時要特別注意壺底的保養(yǎng)狀況,看看壺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經(jīng)銹蝕的起層和脫落等等。壺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輕撓幾下聽聽聲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撓聲音會很厚實深重,底薄的壺手撓發(fā)聲會略顯輕浮。
4.提梁需立直
很多釜師會在提梁上鑲金銼銀、精雕細刻;更有多個堂口把鐵質(zhì)的壺身上安上銅或銀質(zhì)的把手,大大增加了壺的豪華與珍貴。無論是怎樣的提梁,一定是立直的才是好品相。平日不要隨意掰動把手,若把手松動了且不能立直,則影響了品相,將大大降低鐵壺的價值。